“怎么会是您?”
1946年南京一家咖啡馆内,一个坐在角落里的年轻人,看到朝他走过来的人时,不禁站了起来,刚想开口叫人,却被来人按着坐了下来。
在外人看来,这就是一场朋友间久违后的见面,可这个年轻人久久未能回过神来,短暂的吃惊意外之后是欣喜,没想到来和他接头的人,竟然是他那当国民党中将的父亲。
可周边的环境不允许他们说太多,父亲示意儿子,有什么问题等回家后再说。十几分钟后,两人分别离开,谁也不知道他们刚刚已经完成了情报的传递。
任务完成后,年轻人才有时间回味起刚才的见面,他笑着摇摇头,老头藏得可真够深的,佩服!
这个年轻人叫吴群敢,在上海从事证券工作,是一名地下党员,他父亲叫吴仲禧,时任国民党监察局首席监察官。
吴群敢是吴仲禧的大儿子,1941年,他在广东韶关上高中时,认识了学校地下党支部书记刘渥丹,并在她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只是后来因为他生病去了外地救治,等到他再次回到韶关时,发现地下党组织遭到了破坏。
好多同学都牺牲了,刘渥丹受组织派遣去外地开展革命。临走前,她要求吴群敢牢记两点,不要主动去找党,不要向人透露自己身份,保持静默,耐心等待组织来联系。
就这样,吴群敢成了断了线的风筝,他不知道刘渥丹去了哪里,是否还活着,不过他一直牢记刘渥丹的叮嘱。
大学毕业后,吴群敢留在上海证券所工作,整天西装革履混在一群精英人士中。
父亲吴仲禧怕他迷失在上海的花花世界里,特意提醒他十里洋场,慎之戒之。
吴群敢从来没有忘记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,每次回到家看到身穿国民党军装的父亲,他都提高警惕,以防在他面前露出破绽,被家里人发现自己的秘密。
他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寻找组织。
这天,还真让他找到一个契机。
他发现父亲好友王绍鏊是上海民盟成员,猜想这个王伯父应该认识上海的共产党员,或许可以通过他找到党组织。
于是,吴群敢就登门拜访了,两人谈文学谈经济谈时局,吴群敢终于笃定王不简单。于是,他小心翼翼地说了自己目前的困惑,想为国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,可是自己却像迷失的孤雁,不知道方向了。
王绍鏊这才知道这个世侄的来意,他没让吴群敢继续说下去,只是要他将如何入党又是怎么失联的,包括这几年的经历,都写成文字材料交来,他帮着向上级转交。
吴群敢开心地离开了王家,他终于找到组织了,他整个人都变得轻松起来,周围的人都能感受到这个官二代的愉悦。
几天后,他接到了由王绍鏊转来的回信,一声吴群敢同志让他热泪盈眶。
没过多久,吴群敢接到任务,前往南京某地,去和我党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高级特工接头,带回绝密情报回上海。
这是吴群敢接受的第一个正式任务,他紧张而慎重,到了南京,他连家也没回,径直到了接头地点,一家咖啡馆。
吴群来早了,接头的情报人员还没到,他点了杯咖啡,选了个角落的位置,面朝门外坐下来。
突然,门口进来一位身穿黄色军呢大衣的人,怎么身影那么熟悉?吴群敢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,他唰地站了起来。想喊人,却见来人摇了摇头,话到嘴边,变成了“怎么会是您?”
来人摘下墨镜,坐了下来,这不就是他那在国民党监察局当监察官的中将老爹吗?这老头,隐藏得可真深,吴群敢腹诽道。
不过,他也知道组织纪律,他克制住了自己的好奇心,和自己的父亲装作陌生人对上了暗号。父亲交给他一罐茶叶,要他带回上海,随即离开,只是走的时候,用赞许的目光看了看儿子。
吴群敢觉得这种体验真的是很特别,没想到组织说的那位高级特工竟然是自己的父亲,这可真是太好了,亏他以前担心会在这位国民党高官面前露了馅。一想到以后将和父亲并肩战斗,吴群敢浑身充满了干劲。
从此,吴群敢就成了父亲吴仲禧的情报外围人员,很多重要的情报都是经由他的手从南京带到上海,再传到党中央。
自从父子俩的秘密身份挑明后,吴群敢回家的频率也高了起来。
尽管明面上父亲吴仲禧对他是诸多看不惯。但在父子俩单独相处时,吴仲禧看他的目光也带了些欣许,儿子居然在几年前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还瞒了他5年,长大了啊!
而每次吴仲禧出门,吴群敢都是提心吊胆,而他什么也不能说,只能是目送父亲离开并祈祷他平安。
事实上,像吴仲禧这个级别的“王牌特工”,我党肯定安排了不少人掩护他,只是吴群敢不知道而已。
吴仲禧在国民党资历很老,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,参加过北伐战争,张自忠、吴石、白崇禧都是他同学。
九一八事变后,原本已辞官回乡的吴仲禧主动要求上前线杀敌,一场场胜仗打下来,能打的吴将军又回来了,极大地鼓舞了官兵的士气。
1937年,42岁的吴仲禧经王绍鏊介绍,在党中央特批下,成为了一名光荣中国共产党党员。
基于他的特殊身份,他入党的事只有极少数人知道。他直接和潘汉年单线联系。就这样,吴仲禧成了我隐蔽战线插在敌人心脏的一颗重要的钉子。
不论是在第8集团军任少将高参还是在韶关警备司令,吴仲禧都利用职务之便,多次帮助地下党员脱离险境。
抗日战争胜利后,吴仲禧以为自己潜伏任务结束,向上级请示想去延安学习,然后上前线,他一个军人,不能在战场上杀敌,反而整天和那些勾心斗角的人斗智斗勇。
组织经过慎重考虑,认为吴仲禧留在国民党内部能更好地为我党工作,隐秘战线也是战场,只不过是看不见硝烟的,危险甚至比前线更甚,而目前我党打入国民党内部的特情人员中,吴仲禧的地位是最高的。
吴仲禧接受了组织的安排,到南京国民党监察局赴任。
首席监察官说起来好听,其实是个闲职,需要到处出差巡视,还容易得罪人。一般人都不愿意干,而这却正合吴仲禧的意。他可以借巡视的机会,看到第一手的军事布防、人员调动、国民党最新的动向。
1948年6月,吴仲禧被派往徐州剿总。
好友吴石对他去徐州目的心知肚明,于是,在吴仲禧动身前,吴石给自己在徐州的学生李树正写了封亲笔信,托他照顾下吴仲禧。当时恰好两个司令刘峙和杜聿明去前线视察了,所有事宜由参谋长李树正负责。
李树正毕恭毕敬地陪着这位国防部派下来的将军,参观了机要室。
吴仲禧貌似只是走走过场,可他把那些关键位置的部署已记了下来。回到房间,他立马凭记忆写了下来,那些模糊的,他等到第三天,才向李树正提出,再去机要室看看。
这次,李树正只是派了手下一个参谋陪同。
吴仲禧慢吞吞地、大大方方地、认真地记住了那些战略部署。
可这情报怎么送出去呢?
吴仲禧计上心来,一开会他就频繁上厕所,次数多了,参会的人都关切地问他怎么了。
吴仲禧长叹一声说道:“唉年纪大了,水土不服,估计得回南京治疗了。”
李树正怕他出什么意外,赶紧派车将他好生送到南京。
几天后,一份详尽的《徐州剿匪密电》出现在毛主席面前,这应该是最早最全面的一份战略部署了。
渡江战役前夕,吴仲禧从下属那里得到一份汤恩伯的布防图,情况紧急,他顾不上身份暴露了,立刻以探望儿子名义到了上海,可当时上海机关有些人员已撤到香港,吴仲禧又马不停蹄飞到上海,亲手将情报交到了负责人手上。
1955年,吴仲禧吴群敢父子的隐秘身份才被公开,上演了一段上阵父子兵的佳话。
父子均为我党的红色特工,尤其父亲还是国民党中将,话本子都不敢这么写,可这就这样发生了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很多尘封的历史档案得以解密,人们这才知道,吴仲禧提供的那些情报,在战争的关键时刻,发挥了人们意想不到的重要作用,直接影响了淮海战役的全局,以及渡江战役的胜利。
1983年6月,吴仲禧在广州病逝,享年88岁!
向特工父子吴仲禧吴群敢前辈致敬,身处敌营,您们忍受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和高压,冒着生命的危险,传递出了一份份重量级的情报,终于迎来了革命的胜利。
几十年来,像吴家父子一样,为了新中国,在黑暗中的无名英雄还有很多,有的甚至就牺牲在黎明前夜,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这无声的功勋。
向那些隐蔽战线上的英雄们致敬!这盛世已如您们所愿!
